近日,合肥出现多家以“假装上班”为名的工位租赁公司,为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办公者提供低成本办公环境,每月租金低至300多元,吸引了不少因居家工作效率低而寻求氛围的年轻人。
今年以来,“假装上班”公司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出现这类服务后,合肥也陆续涌现类似场所。所谓“假装上班”,实质上是共享办公的一种形式,主要面向失业者、自由职业者及需要专注环境的远程工作者,以每月数百元的价格出租工位,满足他们“走出家门办公”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合肥经开区中环城附近的一处写字楼内,大皖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一家由教育培训机构老板钱先生创办的“假装上班公司”。约3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10个工位,目前已有6个被租出。工作日上午,这里键盘声不绝于耳,有人专注编程,有人修改设计图,桌上马克杯、绿植等物品透露着长期使用的痕迹。
钱先生介绍,他原本就有多处房产用于教育培训,因业务调整空出这片区域。受到网络启发,他尝试以“假装上班公司”名义出租工位,每月450元,按季支付,意外迅速吸引了一批租客。租客中包括程序员、设计师等自由职业者,大多数人并非失业者,而是因在家容易懈怠,选择来这里提升效率。
一位租用工位的程序员表示,在家办公时常常忍不住刷手机或躺沙发,效率低下,而在这里“看到周围人都在工作,自己也能更快进入状态”。除基本工位外,钱先生还免费提供网络、打印和饮水服务,平时很少干预租客,营造出安静且互相促进的氛围。
记者随后联系合肥其他类似场所,发现情况基本相似。这些工位月租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有所差异,市中心约500多元,偏远区域则可低至300多元,部分还提供按日或按周租赁的灵活方案。多数经营者认为,这类需求真实存在,尤其随着远程办公模式普及,人们对“低成本专注环境”的需求正在增长。
“假装上班”公司的兴起,反映出当下就业形态和工作方式的多元化变迁。与其说这是“假装上班”,不如说是人们对高效工作环境的一种新选择。这种轻量级的共享办公模式,是否会在更多城市普及?它能否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可持续的支持?这些问题,或许正是未来工作方式变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