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张茜,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年轻姑娘,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推荐下,加入了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她被分配到戏剧音乐组,经常穿梭于军部驻地与前线,为那些奋战在最前线的战士们带来慰问演出。
那时,陈毅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经常到军部开会,因而与张茜有了初次的接触。某一天,陈毅正巧赶上了战地服务团演出的话剧《一年间》。他兴致勃勃地前去观看,而当他看到台上那位优雅的女演员——张茜时,顿时心动不已。《一年间》这部话剧中,张茜饰演了一位飞行员的新娘子,穿着鲜艳的红色嫁衣,脸庞美丽,眼眸闪烁,身材高挑,气质出众。陈毅的目光牢牢地被她吸引,根本无法移开。
那晚,陈毅彻夜未眠,脑海里满是张茜的身影,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陷入了爱河。于是,他开始打听她的一些情况。张茜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才华横溢,深受战地服务团同志们的喜爱。她不仅在歌唱和演技上都表现出色,还十分努力,乐于吃苦,积极学习。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姑娘,陈毅感到一丝不自信。毕竟,自己比她年长21岁,而且还有过婚史。尽管经历过生死考验,陈毅在爱情面前却显得犹豫和畏缩。
经过深思熟虑,陈毅终于鼓起勇气去找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含蓄地提出是否能派一支小分队去游击区做服务工作。虽然陈毅没有明言自己想要见张茜,朱克靖却不知其中玄机,答应了陈毅的请求,并好奇地问是否需要在团里参观一圈。正好这时,张茜从小溪边洗衣服回来,朱克靖便把她介绍给了陈毅。陈毅抓住机会与张茜打起了招呼,“这就是那天晚上演新娘子的小鬼啊。”
张茜反应机智,“我不叫小鬼,我有名字。”平时机智的陈毅马上道歉,“对不起,‘小鬼’是我们队伍中的亲切称呼。你叫张茜,是你原来的名字吗?”张茜有些羞涩地告诉他,“小时候,我的乳名叫春兰。”陈毅笑了,“春兰,是个好名字。那么以后我就叫你春兰吧,怎么样?”张茜点了点头,温和地笑了。
朱克靖站在旁边,眼神中透露着看破一切的意味。张茜离开后,朱克靖对陈毅说:“仲弘(陈毅字),你从大革命失败后便开始了井冈山的游击战争,如今你也已经三十岁,应该考虑成家了吧?”陈毅有些故作镇静地回答:“同志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啊。”朱克靖直接了当地问:“小张怎么样?”陈毅微微一愣,“可以试试。”
之后,朱克靖去找张茜谈话,向她透露了陈毅的心意。然而,张茜的反应让朱克靖有些意外——她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拒绝。她不知该如何面对陈毅的感情,甚至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为了弄清楚张茜的想法,朱克靖去打听了张茜的心事,这才得知,张茜有两个主要的顾虑。
第一个是自己与陈毅的差距太大。张茜觉得自己虽然很优秀,但与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的陈毅相比,自己实在差得太远,担心未来自己会一直努力追赶他。第二个顾虑则是,张茜在战地服务团内也曾有不少同志追求过她,但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尚小,她都拒绝了。而如果她现在答应与陈毅在一起,别人会不会觉得她是“嫌贫爱富”呢?
朱克靖做了许多努力去解开张茜的心结,但她始终没有松口,事情因此暂时搁浅。
1939年冬天,为了让张茜与陈毅有更多接触,朱克靖决定将张茜作为主要演员派往游击区。在准备演出时,张茜发现缺少了一套适合的八路军首长制服,大家建议她去找陈毅借。虽然张茜心里有些犹豫,但最终她还是鼓起勇气去找陈毅。
陈毅见到她后,心中一喜,立刻让人搬来凳子并倒了茶。张茜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来意,陈毅毫不犹豫地答应:“什么样的衣服?我这套可以吗?”说着,他脱下自己的军装递给了张茜。张茜接过衣服便离开了,留下陈毅独自回味刚才的相见,突然,他意识到自己在衣服口袋里放了一首情诗,那是他写给张茜的。
心中一慌的陈毅决定先不去管诗,急忙处理公务。那天晚上,张茜在整理服装时,发现了诗。诗的开头写着“赞春兰”,她顿时心领神会,脸红得像火一样。她走到没有人的地方,重新打开了那张皱巴巴的纸条,诗中写道:“小箭含胎初出岗,似是欲绽蕊露黄。娇颜高雅世难觅,万紫千红妒幽香。”
这夜,张茜也失眠了。她感受到了陈毅深深的真心,而第二天早晨,她抱着军服来到陈毅住处。陈毅还不知道张茜已经看过诗,依旧热情地迎接她。张茜坐在椅子上,羞涩地递给陈毅衣服。看到张茜眼中带着疲惫,陈毅心疼地问她:“是不是太累了?昨天演出太晚了吧?” 张茜轻轻地喝着水,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说,“我走了。” 但她没有离开,身子却没有动弹。
陈毅注意到她的不同,走近她说道:“我可能几天后就去前线了,几周后你们也要去别的支队,那时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会想你的。” 张茜有些失望,“是吗?你们要去多久?”陈毅淡然回答:“难说,看战局的发展,或许一个月,或许更久。但来日方长,我一定会给你写信,你也可以写信给我。”
张茜没有说话,转身走向门口。陈毅一把抓住她的手,张茜抬起头默默注视着他,点了点头。两人的心灵默契,在那一刻完美交融。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茜的心也在不断变化。1940年1月,张茜和陈毅终于走到了一起,在一支队司令部举行了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