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试点共享车道让电鸡有路走#】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全市电动自行车累计登记上牌数量已超过610万辆。电动自行车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一大痛点。目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协助相关部门在广州中心城区约60条路段开展长度约42公里的机非共享车道(下称“共享车道”)试点。#广州市上牌电动车已超610万辆#
近日,新快报记者分别在工作日的午后和晚高峰时段,对海珠区新港西路(西接东晓南,东至下渡路段)共享车道试点路段进行了走访。该路段长约2.9公里,除少部分路段因道路狭窄或存在复杂路口不具备设置共享车道条件外,其余路段的双向车道均设置了共享车道。共享车道入口处指示牌十分醒目,有的是黄底蓝字写着“共享车道”,有的标明“非机动车、机动车共享车道”。大部分共享车道的宽度在3.25米及以上。
新快报记者骑行体验发现,共享车道足够宽、延续性好,解决了以往“道窄车多”问题,与外侧机动车道有物理隔离,一方面让骑行安全更有保障,一方面避免了非机动车的随意变道穿插,降低了对其他车道车辆的通行干扰,改善了路段的交通秩序。走访中记者发现,共享车道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机动车久停,长时间占用共享车道;二是车辆驾驶人不按交通规则通行。
广州市交通研究院提到,实施机非共享车道后,机动车在共享车道内“即停即走”,有效减少长时占道违停交通违法行为。受护栏物理隔离影响,机动车在机非共享车道内临停会受到后车催赶,临停时间普遍较短。同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均依次跟随通行,车速限制在40km/h及以下,两者速度差缩小至20km/h以内,降低了发生追尾、侧向碰撞交通事故的概率,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车满为患、道路狭窄,这是广州当前的一个现状。”广州市政协常委欧阳智鸿表示,在有需要的路段设置机非共享车道,能够有效缓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行驶矛盾。设置共享车道并加以规范引导,能够让更多电动自行车车主走上共享车道。如果不设置这样的车道,电动车为了追求方便走上机动车道,反而更加危险。(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黄闻禹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