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多个共享办公空间悄悄推出"假装上班工位",价格20~30元/天,月租550~880元。
记者探访发现,这些工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咖啡厅式休闲区,另一种是传统办公室格子间,后者更受欢迎——"毕竟敲键盘时周围有人讨论KPI,才像真上班"。
海珠区某创业园甚至会给体验者安排"会议记录""市场调研"等任务,让"表演上班"更逼真。
有趣的是,租户大多是三类人:待业青年应付父母查岗、自由职业者寻求自律环境、创业者蹭资源社交。
部分网友评论
一位文案写手坦言:"在家躺平会被骂,在图书馆不敢喝咖啡,这里能光明正大摸鱼还能开发票。"
这届年轻人对"假装上班"的执着,背后是赤裸的现实焦虑。
28岁的邱先生道出心声:"失业后每天在商场流浪,父母电话一来就得装出敲键盘声。"
而付费工位提供了"体面出门"的理由——准时打卡、带饭盒、和"同事"点头问好,这种仪式感能缓解失控感。
更深层的是职场社交刚需。自由插画师琳子说:"在家工作半年,微信步数不超过500,在这至少能和隔壁做PPT的聊行业八卦。"
某创业基地甚至衍生出"工位社交",租客们自发组局拼单奶茶、互换客户资源,把"假装上班"玩成真人版职场社交游戏。
火爆背后暗藏风险。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机构打着"代缴社保""开实习证明"旗号招揽客户,律师警告这已涉嫌虚构劳动关系。
更有人租工位后遭遇"二房东跑路"或隐私泄露——某用户吐槽:"说好独立工位,结果监控直怼电脑屏。"
业内人士透露,广州多数"假装上班公司"实为共享办公空间跟风营销,有的连营业执照都未更新经营范围。
专家建议:签协议前核查消防资质,拒绝代管银行卡等敏感服务,"真需要社保,灵活就业身份参保更安全"。
"30块买8小时空调+水电+职场氛围,比网吧划算!"——这条高赞评论代表了不少年轻人的态度。
部分网友评论
反对派则坚持"图书馆免费不香吗",但立刻被回怼:"你在图书馆敢外放改方案?能随时喊张总您好?"
更有神评论精准总结:"这本质是成年人过家家,花钱买一个我在努力的心理安慰。"
部分网友评论
或许正如体验者叶小姐所说:"当生活脱轨时,我们需要一个剧本把自己拽回轨道,哪怕台词是假的。"
栏目互动:
你会花钱"假装上班"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职场生存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