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种叫“假装上班公司”的服务在一些城市悄悄火了。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都出现了这样的服务:有人愿意每天花二三十块钱,租一个办公位,像正常上班一样朝九晚五地“工作”——即使没有工资,甚至还要倒贴钱。
这些地方,其实很多就是共享办公空间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的工位出租服务。它们借“假装上班”这个热点吸引人,但本质上还是共享办公。比如在广州海珠、天河一些园区,一天花20-30元,就能使用一个工位,有Wi-Fi、空调、饮水等基本办公条件,有些还提供简餐。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愿意掏钱“假装上班”呢?主要有三类人:
一是正在找工作的人。他们需要有个地方“出门”,避免待在家被家人唠叨,同时也让自己保持正常作息,维持“上班节奏”。
二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希望有一个更专注、更能自律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顺便也能接触其他人,保持社交。
三是个人创业者。有的人甚至自己开办这样的空间,一边自用,一边吸引同类人,组织沙龙、交流资源,扩展人脉。
不过,这种“付费上班”的模式背后也藏着风险。有些机构可能会提供“代缴社保”“开工作证明”等服务,但这些如果并没有真实的劳动关系,就可能涉嫌违法,甚至被用于诈骗或洗钱。律师也提醒大家:选择这类服务时要警惕,不要轻易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更不要相信“代缴社保”这类操作。
总的来说,“假装上班”看似新奇,其实反映出当下越来越多人脱离传统职场,却仍渴望规律生活、社交连接和专注空间的需求。它不只是一个噱头,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选择——只是选择时,还要多留个心眼,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