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人每天花30块假装上班,杭州地铁口这家公司把失业人的体面保住了
两个月前,杭州凤起路地铁口那栋玻璃写字楼里,多了家没有业务、没有老板、没有KPI的公司。
每天9点前,打卡机滴滴响个不停,40多个穿着通勤装的人提着电脑鱼贯而入,晚上6点再准时关灯走人。

没人给他们发工资,相反,每人每天得交30块座位费。
这钱换来的是一张标准工位、一台能开机的电脑、不限量的打印纸和网速不错的WiFi,偶尔还有一份15块标准的盒饭。
公司前台贴着排班表,会议室可以预约,打印机旁边堆着瑞幸的空杯子,和正常公司看不出差别。
想出这个点子的小伙姓储,今年6月刚毕业,面试了十几家互联网运营岗,全卡在经验上。
投简历投到麻木那天,他想起大学室友的玩笑:干脆开个公司,让找不到工作的人付费来上班,既保住作息又保住尊严。
玩笑写成PPT,小储在创业群里连发三遍,温州人老陈私信他:我出场地,你管运营,股份对半。
老陈在隔壁楼做直播供应链,手里空着400平精装办公室,租金一天一千多,闲着也是闲着。
两人把场地划成开放区、会议室、直播间,买了二手办公桌和打印机,5月8号上线试运营。
第一天就来了7个人,第三天增加到20人,一周后排班表就填满了。
来的人七成是真失业。
有人上午投简历,下午面试,晚上回工位复盘。
有人干脆把视频面试约到会议室,背景墙是公司logo,看起来比咖啡馆靠谱。
剩下三成是自由职业者,做跨境电商、写脚本、剪视频,在家憋不出灵感,花30块买个氛围。
一位92年的前大厂产品经理,被裁后不敢告诉家里,每天照常7点半出门,地铁转两趟到这儿,晚上回家带一份打印好的日报,父母以为他还在老东家。
另一位95后女生辞职做抖音小店,在家三天没洗头,订单下滑,来这儿打卡第一天就洗了头化了妆,营业额翻一倍。
小储算了笔账:40个座位,工作日满员,月流水2万4,扣掉水电盒饭还能剩一万多,抵掉一半房租。
老陈把闲置直播间租给带货团队,一小时200,额外收入又填掉剩下房租。
公司账面没亏,还帮失业的人保住节奏,双方都觉得划算。
这种模式不是杭州独有。
5月以来,济南泉城路、武汉光谷、北京大望路、上海漕河泾陆续出现类似空间,名字起得直白:不想上班公司、缓冲办公室、Gap Station。
场地来源大多是直播公司或教培机构退租后留下的精装空间,租不掉,空着烧钱,干脆改成按天出租的工位。
搜索工商注册信息,这类公司经营范围都写着“共享办公服务”,不涉及劳务关系,也就不存在劳动纠纷。
30块一天的价格,只有WeWork的三分之一,还能打印简历、用会议室、蹭空调,性价比直接打穿同行。
有人担心这是割韭菜,小储在公众号后台统一回复:不强制办卡,不推销课程,30块买一天尊严,觉得不值随时走。
后台数据显示,客户平均停留28天,找到工作就消失,复购率不到10%,但新客每天还在增加。
评论区最高赞留言是:希望政府给补贴,把假上班变成真上班。
事实上,杭州拱墅区人社局已经注意到这家公司,初步方案是把这里纳入青年见习基地,企业来招聘给场地费减免,双向免费。
小储说,如果真落地,座位费降到10块一天,盈利就靠直播间和打印复印,模式也能跑通。
失业的人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节奏。
在家躺一周,生物钟就乱了,出门面试连话都说不利索。
30块买的不只是WiFi和空调,买的是继续扮演职场人的资格。
哪怕只是坐在工位上刷招聘网站,也比在出租屋床上刷短视频更接近下一份工作。
这家公司火得悄无声息,却精准戳中了今年的集体情绪:体面失业。
不麻烦朋友,不欺骗家人,每天按时出门,回家还能说一句今天公司挺忙。
30块一天,买的不像工位,像一张社会通行证。
如果下个月你还在投简历,路过凤起路地铁口,可以上去坐一天。
记得自带水杯,打印免费,超过10页加5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