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环境不好体现在实体经济上是什么?一定会有企业缩减规模,裁员甚至出现倒闭潮。而实体经济受挫表现在写字楼市场中又会是什么样呢?最明显的就是写字楼市场中的大租户“风紧扯呼”、小面积继而成为了选址客户的“香饽饽”。
市场显示,成都写字楼内的大租户在2015年出现了缩减面积的趋势,大租户在租约到期后选择搬离先有写字楼、选择更平价的写字楼办公的比重提升明显,也有不少租户尚在租约期内就将面积进行缩减,或与业主方达成协议自行出租或退租部分面积,以控制企业成本。
新进市场方面,初入成都市场的企业无论大小谨慎起见,偏好选择小面积、低价格兼顾公共交通较发达的写字楼,试水意味深长。

在这样的市场现实下,原来承载着大部分大租户的高端写字楼不得不顺应市场、进行租赁条件的调整。对写字楼业主方而言,再小的优质客户也是优质客户,能留下的绝对不放过;能吸引的绝对不放手。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降低价格凸显性价不给其他写字楼机会。于是,我们就听闻市场内时不时传出XX写字楼给了某某企业半年的免租期,报价在120元/㎡/月-130元/㎡/月的XX写字楼的成交租金在80元/㎡/月左右。
出得起的租金在降低,需求的面积也在降低,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开始进入严苛的境地。据了解,目前最受市场喜爱的面积集中在150㎡-300㎡之间。毫无疑问,这对于最初设计时面积划分最偏大的高端写字楼非常不利,100㎡-200㎡的小户型在这里属于稀缺资源,并且多在租赁前期就快速出清。对人人都爱小面积这件事,高大上写字楼很受打击。
前有狼后有虎的高端写字楼也只能随大流,接受企业自行分租面积或者退租,也只能持续推出“特价房”、降低“实际租金”,小被迫卷入还不算惨烈的价格争斗中去。
当小面积开始受宠,散售型物业就体现出了独一无二的优势。散售型物业一般户型面积偏小,150㎡上下起售也是不少散售型物业的首选。特别是近几年才入市的散售型物业,小面积户型从数量上看属于成都写字楼市场的主力户型;再加上,散售型物业的议价空间较大,小业主为了将手中的房子早日租出去,价格让步更为容易。
而一些位置较好、价格合理的小户型散售物业一入租赁市场,就能在短时间内租赁一空,并且有相当宽裕的上升空间。其中以晶科1号较为典型,在进入市场的半年时间内基本完成所有房源租赁,而目前装修过的房间租金已上涨到70元/㎡/月-80元/㎡/月之间,并且一房难求。
在写字楼租赁市场中,我们最常听见这样一句话,“可以谈嘛,一切可以谈,只要你们把客户带起来”。是呢,都可以谈,这才是成都写字楼市场生存的不二法宝,所以不要迷信那些“美丽”“高昂”的账面租金,能把房子租出去的实际租金才是英雄。